《表2 岩土热物性参数测试结果》

《表2 岩土热物性参数测试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基岩地层条件下地埋管钻孔热响应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3给出了试验孔的单位延米换热量测试结果,其中K4钻孔没有开展换热实验,K3钻孔没有开展夏季排热工况实验。可以看出,就K1和K2钻孔而言,二者地温接近,但后者夏季换热量略高于前者,冬季排热量略低于前者。例如,K1和K2的冬季取热量分别为24.6 W/m和22.3 W/m(供回水温度分别为5℃和8℃),夏季排热量分别为54.7 W/m和59.9 W/m(供回水温度分别为30℃和25℃)。从钻孔岩性上看,K1平均热导率高于K2,但从水文地质条件上看,K1上部第四系厚度更大,且下部岩性为高压下形成的变质砂岩和板岩,透水性较差。相比之下,K2上部第四系厚度仅6 m左右,下部安山岩多为破碎状,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作用强烈,地下水径流作用强烈,有利于热的传递和散失,因而相同工况下的夏季排热量更高一些。对于K3,由于初始地温(15.7℃)明显高于K1(12.3℃)和K2(11.9℃),且钻孔岩性为热导率很高的灰岩(表2),因此其单位延米换热量整体上高于K1和K2。例如,K3的冬季取热量达到46.6 W/m(供回水温度分别为5.9℃和9℃),比K1和K2分别偏高1.9倍和1.1倍;夏季排热量的预测值为66.8 W/m,比K1和K2分别偏高22%和12%。通常而言,地下水流动性越强,对地埋管换热的强化效应越强。王松涛等[4]测试结果表明,当初始地温16.7℃时,DN32双U形地埋管的夏季排热量达到105~128 W/m,冬季取热量达到75~93 W/m,与此同时测试热导率达到11.5 W/(m·K),而岩芯测试热导率仅为2.65 W/(m·K)(以黑云母花岗岩、角闪岩为主) ,这表明地下水流动不仅会使地埋管单位延米换热量增加,还会影响到热响应试验结果。从此角度判断,K2热响应试验结果为1.67 W/(m·K),而岩芯测试热导率为1.26~1.60 W/(m·K),因此其地下水流动的强化传热效应远弱于文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