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7年12月—2018年6月中央国家机关头条号发文量TOP4》

《表1 2017年12月—2018年6月中央国家机关头条号发文量TOP4》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社会化:机制、结构与对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媒体推动了意识形态供给的技术、路径、模式、方式、载体、主体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益接近和融入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这是新时代意识形态供给的突出特征。很明显,“接地气”的意识形态供给实质是意识形态供给更加社会化,社会大众、社会资源全面参与到意识形态供给实践过程之中,其中意识形态供给模式的转变是较为突出的表现。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供给体系凸显出主体多元化、技术现代化、媒介个性化等鲜明特征。一是党和国家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供给体系有效运行和科学发展更加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大众参与是意识形态建设社会化的重要特征,大众认同是意识形态建设社会化的先决条件,社会共识是意识形态建设社会化的根本目标。互联网时代,社会大众通过自媒体、新媒体、远程视频等媒介技术以代表自身利益的观点和看法干预,参与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供给。二是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的意识形态供给体系具有较高的覆盖度、普及度、使用率,且实现了意识形态与大众日常生活的高度融合。意识形态建设社会化的根本意义是依靠人民群众、集中社会资源自觉传播、接受、认可和创新发展意识形态。于是,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自我管理、建设和掌控的媒介系统投入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实践之中,这是意识形态建设社会化的根本目的和重要标志。由此观之,互联网有效介入意识形态供给且日益成为意识形态供给媒介和技术则标志着意识形态建设社会化全面展开,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加速推进意识形态供给模式从单向到多向互动的转变。顾名思义,互联网代表着开放、互动、共享、联系,它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互联互动的时代。剥削阶级社会代表统治阶级意志利益的意识形态供给从来都是单向强制传输,甚至引领互联网技术兴起发展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是如此,表面上西方国家依托互联网给予社会大众意识形态话语权,实际上对社会大众的互联网生活实施全面监控,全面压制社会大众的意识形态需求,“斯诺登事件”便是典型例子。尊重人民群众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由于传统的供给手段导致人民群众行使意识形态话语权条件受限,而互联网不仅将党和人民凝聚成一个意识形态建设共同体,更将党和人民打造成一个意识形态供给和传输双向互动的逻辑整体,人民群众输入和输出思想观点和看法的热情必将得到尊重和释放。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分析,从Web2.0时代开始,随着博客、播客、SNS等受众参与性应用工具的飞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大幅增长,新闻信息从单向被动接受变为双向传输,网民可以在网上表达对新闻事件的观点和看法,舆论参与的热情日益提高[9]。二是互联网全面增强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供给能力,党和国家依托互联网打造了立体化的意识形态供给体系。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供给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供给量和粉丝量。供给量主要指的是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新闻、政策、文件、理论成果的发文量和发表量,即意识形态供给市场的占有量。以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中央国家机关头条号发文量和阅读量为例(表1),党和国家机关的头条号影响力和关注度比较高,最高阅读量高达5.34亿次,这充分显示党和国家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供给能力。粉丝量主要是指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关注和认同党和国家意识形态供给的人数。以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政务微博被转发次数和粉丝数排名为例(表2),被转发次数最高为共青团中央,次数为2307535,粉丝数最高为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粉丝数为29226892,这足以说明党和国家意识形态供给渠道的权威性和主流性。三是自媒体成为人民群众获取意识形态供给的重要路径与方式。据调查,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用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资讯的用户比例高达90.7%,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参与新闻评论的比例分别为62.8%和50.2%,通过朋友圈、微信公众号转发新闻的比例分别为43.2%、29.2%[10]。随着自媒体广泛运用,自媒体日益成为网民满足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方式。因此,建设直接面向和连接自媒体用户的党和国家意识形态供给系统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重要路径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