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玉米杂交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类型》

《表3 玉米杂交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类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玉米杂交种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研究中大斑病感病对照自交系‘获白’4a的发病级数均为9级,达高感水平,丝黑穗感病对照自交系‘黄早四’4a病株率均在40.0%以上。因此,对供试材料的抗性评价比较客观和准确,给种子管理部门和育种单位提示潜在风险品种,可为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合理布局及该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在2011-2014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对97份玉米杂交种进行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鉴定和评价,发现52份对大斑病表现中抗及以上,占53.61%;44个品种对丝黑穗病表现中抗及以上,占45.36%;其中22份材料对大斑病和丝黑穗病均表现中抗及以上,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但从鉴定结果发现,供试品种‘潞玉36’对玉米大斑病表现为感病,这与张治家等[7]对山西省玉米栽培品种对玉米大斑病抗性鉴定表现为抗病的结果不一致,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环境条件差异和生理小种不同,因本研究为了避免供试品种因单一生理小种而表现的抗感差异,故未采用优势生理小种进行试验,而采用粉碎后的发病组织进行混合接种鉴定。虽然鉴定方法与他人存在差异,但筛选出符合当地生态区的抗性材料。关于其对一个或多个已知的具有当地代表性且致病力强的生理小种进行接种鉴定,有待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