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4—2018年广西蚕种生产饲养量统计表》

《表1 2014—2018年广西蚕种生产饲养量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广西蚕种销售流通体系的现状与思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根据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调查结果整理,其中2018年有生产资格的蚕种场为23家,实际从事生产的为19家。

在广西蚕种市场开放的10多年里,蚕种销售流通基本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供种方式,蚕种企业按照原有模式,即建立“蚕种场—县(市)蚕种经销商—农户”销售流通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企分开和法制化的需要,农业部的《蚕种管理办法》确立了蚕种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强化了市场在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弱化了行政干预,蚕种经营从此走上市场化发展道路[4]。近几年,广西蚕种生产形势转变为“计划生产,压缩产能”的生产状况。2014—2018年广西蚕种生产饲养量情况见表1。2018年,广西在河池市、兴业县等地有19家生产普通种的蚕种场,普通蚕种年生产能力超500万张;在南宁市、玉林市、河池市等地有12家蚕种冷库,年冷藏浸酸能力达到600万张。随着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不少蚕种企业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直接与蚕种共育大户和合作社对接,特别是宜州、平果等地区,蚕种直销入户率很高。另外,日益兴起的“互联网+”,不仅使蚕桑产业化进程加快,而且为加快建设蚕种销售流通体系奠定基础。一些蚕种企业开始运用互联网、微信、飞信等移动互联的方式开展农技服务,这些新兴的销售流通模式大大压缩了蚕种流通环节,满足蚕种企业和农户的生产需要,新型的销售流通体系呈现出值得关注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