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两个玉米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的穗夹角数据》

《表1 两个玉米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的穗夹角数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密度SNP标记法解析两个玉米重组自交系穗夹角的遗传基础》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G:基因型;E1:环境;E2:误差;H2:基于中亲值的广义遗传力(%);**:p≤0.01条件下极显著

研究发现,在BYD和MX两个群体中,三个地点的穗夹角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呈正态分布,相关系数从0.21增到0.47,表明穗夹角性状的等位基因存在双亲中。BYD群体中,BJ(北京)与LN(辽宁)(r=0.31,p<0.01) 呈极显著正相关;LN与NM(内蒙)(r=-0.47,p<0.01) 呈极显著正相关;BJ与NM同样呈极显著正相关(r=0.21,p<0.01)。MX群体中,BJ与LN(r=0.21,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LN与NM(r=-0.39,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BJ与NM同样呈极显著正相关(r=0.32,p<0.01)(图1) 。穗夹角性状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显示,两个群体都接近中亲值的平均值。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和环境对穗夹角性状的影响非常显著(表1)。BYD和MX群体的广义遗传力(H2)的穗夹角表型数据估计值均为48.3%,表明大部分表型的穗夹角变化在RIL群体中是由基因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