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巴赫的音乐作品结构》

《表1 巴赫的音乐作品结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巴赫复调作品的教学探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1600—1705年的一百多年间,西方文化博大精深,这个世纪里,开始追寻人人自由平等的民主社会,涌现出大量的文学、音乐、美术等作品,作曲家纷纷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思想。在音乐方面,出现了大量的新的音乐体裁,例如托卡塔、协奏曲、舞曲、赋格、幻想曲、奏鸣曲等,出现了大量的声乐及器乐作品,如经文歌、弥撒曲、受难曲、清唱剧、合唱曲以及器乐的独奏与协奏曲。器乐发展蓬勃兴起,羽管键琴、管风琴盛行发展,促进了音乐教学的提高。乐曲大多数表现得欢快,旋律收放自如,节奏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律动。在那个时期,最大的表现在于调性取代调式,自中古以来的教会调式取代大小调式。复调作品兴起,在和声和曲式结构方面比之前文艺复兴时期丰富得多,出现了乐章结构,主要以快-慢-快为主。乐曲的旋律以旋律的律动为主,多数音乐材料来自于西方的宗教题材,这主要体现在巴赫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和声复调对位手法,丰富了织体的内容,从而确立起西方往后三百年音乐的基础。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巴赫的音乐作品结构,如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