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四种样品的一般化学组成》

《表1 四种样品的一般化学组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蓝点马鲛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分离蛋白的气味特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一列上不同组间无相同字母表示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写字母表示湿基间差异显著性(P<0.05),大写字母表示干基间差异显著性(P<0.05)。

原料肉、酸碱分离蛋白以及漂洗鱼糜的一般化学组成于表1。粗蛋白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是漂洗鱼糜(94.12%)>酸分离蛋白(93.72%)>碱分离蛋白(90.06%)>原料肉(87.46%);粗脂肪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是原料肉(8.12%)>碱分离蛋白(4.18%)>漂洗鱼糜(3.43%)>酸分离蛋白(2.32%),可见经过酸碱处理后的鱼肉脂肪含量明显降低,这与鲢鱼[12]、罗非鱼[5]、鲫鱼[13]、鳙鱼[14]分离蛋白的研究结果相似,而脂肪含量降低可通过减少底物抑制脂肪氧化,从而减少脂质氧化产生的呈腥味前体物质氢过氧化物及醛、酮类等呈腥味二级氧化产物[15-16],此外,还可减弱脂肪氧化促使的蛋白质氧化,更加有利于蛋白的贮藏[17];结果表明,利用p H变换法制备的酸分离蛋白和碱分离蛋白是一种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蛋白源。虽然与漂洗鱼糜相比,灰分含量显示酸碱分离蛋白明显高于漂洗鱼糜,这可能是由于p H变换过程中生成NaCl,导致灰分增多,但是PAKER等[18]报道pH变换法可有效降低蛋白中重金属含量,且p H变换法工艺简单,对蛋白原料性质要求较低。因此,对回收蛋白具有一定优势的pH变换法得到的酸碱分离蛋白的营养及气味特性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