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两组吸痰装置管理缺陷率比较 (台次)》

《表1 两组吸痰装置管理缺陷率比较 (台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一种吸痰连接管收纳装置的临床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研究将研制的吸痰连接管收纳装置应用于临床5个病区,验证了该装置的设计原理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根据此次研究中实际观察,结合研究结果分析如下。表1显示,观察组的吸痰装置管理缺陷率明显降低。分析原因:对照组吸痰装置管理缺陷率高,与在使用吸引装置的过程中,吸痰连接管接头的处置方式各异(裸放、纱布包裹、放入冲洗吸痰管的生理盐水瓶中或连接管接上压脉带拴在床头等)及电动吸引器的连接管管路过长、直接垂于地上、杂乱固定或塞于床下等因素有关。对照组中由于吸痰连接管接头保护的不统一,每次在使用吸痰装置后需反复处置接头,从而造成护理人员工作精力及时间的浪费,裸放的连接管接头更是增加了污染的机会;连接管管路的杂乱固定及吸痰器放置的不统一,使得床单元的有效使用空间降低,不利于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表2显示,观察组检出的菌种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检出的菌种的构成比方面均以G-杆菌占比居多、其次为G+球菌及曲霉菌/真菌。G-杆菌占比居多与本次两组共送检的181株标本中,101株来自于ICU有关。据国内外相关报道显示,ICU患者感染的G-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5]。医护人员在吸痰操作中,常因连接管接头缺乏保护或保护不到位时,或因连接管的脱落或触碰病员用物、分泌物,或手卫生规范执行不到位等因素,均可导致患者感染的这些细菌转移至吸痰连接管而造成污染。因此,我们研制的吸痰连接管收纳装置不仅解决了临床中吸痰连接管收纳问题,还避免了吸痰连接管因接头保护固定不妥当而造成污染或置于空气中而引起细菌超标的情况,提高吸痰连接管细菌是否超标的可检测性,使吸痰连接管更加洁净,收纳更加方便,利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