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表2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98株痰标本铜绿假单胞菌的疾病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铜绿假单胞菌可分为黏液型和非黏液型,其主要依据为菌落形态及是否产生藻酸盐形成生物膜,两种类型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由于生物膜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灭菌作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大大增强,从而引起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7]。Prosser等[8]研究显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在生物膜的保护下,即使抗菌药物浓度达到有效药物浓度的1000倍以上也难以被杀灭。由表2可以看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大多小于非黏液性,但在临床治疗中,笔者发现,感染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且短时间内再次感染或复发的风险较非黏液性更高。主要是因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在体内有生物膜的保护,接触药物少。造成实验室检测的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治疗效果之间存在矛盾,主要原因为体外的药敏试验不能反映生物膜介导的耐药性,其只针对浮游状态的细菌进行测试[9]。因此,在治疗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时候,应格外注意因生物膜产生的耐药性对抗感染效果的影响,在选择抗生素时要侧重与能破坏或抑制细菌生物膜的药物联合使用。有研究显示,14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磷霉素等虽不能彻底杀灭铜绿假单胞菌,但能破坏或抑制生物膜的形成,与选择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起到协同的效果[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