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偿还外债前后万山汞矿产量与职工人数统计 (3)》

《表2 偿还外债前后万山汞矿产量与职工人数统计 (3)》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建国初期苏联专家援华与贵州万山汞业发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苏高层政治分歧以及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导致信任危机爆发,赫鲁晓夫于1959年6月违反协定而暂缓向中国提供核武器样品及技术资料,并于1960年撕毁合同,撤走包括核武器研制、重工业发展等所有领域在华援助的苏联专家。当国际层面双方关系交恶时,国内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又让经济形势雪上加霜,但在中国急于还清对苏外债以提升独立自主的共和国威望之际,大江南北、各行各业的共同心声便是为党分忧、为国争气。地处中国大西南边远山区的万山,就是从共担国家使命的此时开始,由中苏国际关系主线进程的“被动卷入者”转变为“主动塑造者”。万山民众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等工序进行技术改良创新,提高汞矿及水银产量。在1959到1962年的艰难岁月里,万山汞矿干部职工在没有增加人数的情况下,让朱砂产量在1959和1960年达到产出峰值,并在1959到1962年间保持年均冶炼水银1000吨以上,连同此前存量,共向苏联出口水银5196吨以助力国家偿还外债。(1)万山生产的水银主要通过新疆口岸,担起了以物易物的还债责任,累计担负起对苏还债的半数款项,(2)为新中国在1965年成为不欠外债的独立自主国家做出重要贡献,而万山汞矿也因此被周恩来总理在1963年亲切地称为“爱国汞”。相关数据可参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