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构成比 (n, %) (n=1 500)》

《表1 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构成比 (n, %) (n=1 500)》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某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2017年间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相关因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分级原则分类。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医院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68.07%)、青霉素类(35.17%)、头孢菌素类(6.19%)、大环内酯类(12.38%)、糖肽类(0.95%)和碳青霉烯类(0.95%)。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一方面是由于使用加酶抑制剂能够加强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使药效更加显著,所以加酶抑制剂的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比例大;另一方面是因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半衰期较短,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10]。但本文的调查病历中用药不合理性就在于疗程不当、用法用量不合理。血药浓度高于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时间是评价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杀菌效果的主要指标,若使用此类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未少量多次,而导致其血药浓度高于MIC时长低,疗效就差[11]。这一方面因为医生用药的不合理,另一方面是由于小儿的依从性较差从而导致少次多量用药的现象。对此,应加强医务人员自身对抗菌药物知识的了解,并在治疗前与患儿家长进行交流,以设计最佳治疗手段,保证治疗效果最大化,且避免浪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