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SP线圈、SDC线圈分别与DDP线圈、RP线圈磁耦合的自感、互感及耦合系数》

《表2 SP线圈、SDC线圈分别与DDP线圈、RP线圈磁耦合的自感、互感及耦合系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一种具有兼容耦合和抗偏移能力的螺旋双C型双面线圈的设计与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验证SDC线圈的性能,通过仿真计算出SDC线圈与C型和E型线圈分别耦合的自感、互感及耦合系数。耦合的E型线圈和C型线圈分别采用DDP线圈和RP线圈,DDP线圈与RP线圈尺寸如表1所示。故仿真所采用的耦合结构包括SDC-DDP耦合、SDC-RP耦合。为更清楚确定SDC线圈的特性,SP线圈作为发射线圈的耦合结构也被仿真计算,以作为参考,故仿真计算包括SP-DDP耦合和SP-RP耦合下的参数。图10为SDC线圈和SP线圈分别作为发射线圈,DDP线圈和RP线圈作为接收线圈情况下的磁场分布。从图10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相对于SP线圈,SDC线圈与DDP线圈和RP线圈都具有更好的磁耦合。SDC线圈、SP线圈与DDP线圈、RP线圈耦合的具体参数的仿真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Lp、Ls分别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自感,M、k分别为发射与接收线圈之间的互感及耦合系数。结合图8和表2分析,在正对接收线圈的耦合面(定义为正面),SDC线圈的绕组磁场分布与SP线圈的绕组磁场分布一致,耦合区域的磁场分布几乎一致;在正对无接收线圈的背面,SDC线圈漏磁场比SP线圈小。根据表2可知,与SP线圈相比,SDC线圈自感更小,而SDC线圈与DDP和RP线圈作为接收线圈下的互感和耦合系数均更大。由仿真结果可知,本文提出的SDC线圈结构相比传统的SP线圈结构,与DDP线圈耦合系数提高达10.5%,而与RP线圈耦合系数提高更是达到61.5%。因此,本文提出的SDC线圈结构相比传统的SP线圈结构,既能保持兼容耦合不同类型的线圈,又提高了磁耦合结构的互感和耦合系数,还能减小作为发射线圈时线圈自感,并减少漏磁场,提高了线圈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