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滇缅活动地块MW≥4.8地震统计 (1976.01.01—2017.12.31)》

《表1 滇缅活动地块MW≥4.8地震统计 (1976.01.01—2017.12.3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滇缅活动地块构造应力场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中等以上地震携带了区域构造应力的主要能力,在地震参数中,震源深度的分布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反映该区的孕震环境特征。同时,在地震学研究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6级左右地震的特殊性(陈时军等,2005)。以6级为界对研究区震例数量进行统计,研究区统计时段内的98次地震中(表1),MW≥6.0的地震共计18次,占统计总数的18.37%;MW 4.8—5.9的地震共计80次,占统计总数的81.63%。从空间维度看(图1),98次地震总体上都沿区域内的主要断裂分布,表现为空间分布的条带状和从集状,说明这些地震的发生主要是区域应力积累在断层附近的能量释放。但MW≥6.0和MW4.8—5.9的地震分布仍有一些差别,18次MW≥6.0的强震,一方面表现为沿着断裂附近发生且成丛分布,具体为块体西边界带的实皆断裂带曼德勒以北段分布集中丛、块体内部腾冲—龙陵—澜沧新生断裂带分布集中丛(该集中丛也主要分布在北段)、块体中东部无量山断裂阿墨江断裂等帚状断裂带分布集中丛、块体中南部沿NEE向孟帕亚等断裂带分布集中丛;另一方面,从地形地貌看,这些地震基本上都分布在山地向平原或盆地的过渡带附近。总体而言,滇缅活动地块MW≥6.0强震空间分布具有3个特性:沿断裂分布性、沿地貌过渡带分布性、相对丛集性。MW 4.8—5.9地震共计80次,这80次地震在空间分布上更为广泛,但与构造的空间分布关系仍然表现得比较明显,与MW≥6.0强震空间分布具有相似的地方是具有与构造的较高一致性和相对丛集性,但范围更广,而与地貌的关系不明显。从不同震级地震的这种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推测,活动块体内构造沿线是应力主要释放区,是地震高风险区,构造沿线的山地与平原或盆地地貌过渡带是应力强烈释放区,可能面临着更高的地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