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三棱抗血小板聚集关键靶标参与的通路信息》

《表6 三棱抗血小板聚集关键靶标参与的通路信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探究三棱抗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的分子机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针对三棱药物靶标和血栓形成、血小板异常聚集疾病靶标进行基因功能以及通路分析,将P排名前20的展示在表3~6。大量研究已经证实,雌激素[17]、甲状腺激素[18]、促性腺激素[19]、催产素[20]均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下丘脑与脑下垂体组成一个完整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系统,人体多种激素水平的调节是由下丘脑-垂体系统支配和反馈的,包括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增加[21],进而影响血栓的形成过程。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2]。神经元线粒体的功能和血小板线粒体功能相似,体外血小板线粒体加入具有线粒体保护作用的药物能短时增强血小板功能[23]。垂体激素(促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雌激素)可以激活血小板调节系统,维持血小板的正常功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