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国甘薯病毒种类统计表》

《表1 中国甘薯病毒种类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甘薯毁灭性病毒病害(SPVD)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甘薯(Ipomoea batatas)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1]。近年来,中国甘薯年种植面积约660万hm2,总产量约1亿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0%[2]。甘薯作为无性繁殖作物,主要通过秧蔓和薯块进行繁殖,极易感染病毒病并代代相传,常常造成甘薯新品种快速退化和产量损失。甘薯病毒病一般由多个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目前全世界已报道侵染甘薯的病毒有9个科38种,其中联体病毒科有21个,马铃薯Y病毒科有9个[3-4],中国甘薯上至少存在23种病毒(表1)。通常病毒病可使甘薯的产量损失达20%~30%,严重的可达50%以上[9-11]。通过人工及时摘除感病植株,和对媒介昆虫的化学防治,能够有效地将病毒病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然而,2012年以来在中国出现了由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协生共侵染引起的甘薯病毒病害(Sweetpotato virus diseases,SPVD)[12]。该病害在中国各个薯区快速蔓延,不同于以往的甘薯病毒病,其发病对产量影响极大,可造成90%以上的产量损失,甚至绝收[5,12-13]。在广东省,2009年采用血清学检测和RT-PCR检测方法从采自惠州市的2个病样中均检测到了SPCSV和SPFMV 2个病毒[5,12]。在广东省湛江市,2013年零星发现疑似SPVD,至2015年上半年出现大面积暴发,据农业管理部门统计发病面积为1257 hm2,发病率50%以上的病田比例达到12.3%,部分受害严重的田块甚至失收,重创了当地甘薯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