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石碌铁矿废石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成分限值测试结果一览表》

《表1 石碌铁矿废石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成分限值测试结果一览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海南岛矿山废石资源特征及综合利用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岛内黑色金属矿山主要分布在昌江县和三亚市,其中昌江县石碌铁矿是中国著名的大型火山沉积-变质铁矿床,也是中国最大的富铁矿石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该矿山自1957年复矿投产以来,先后使用了数十个排土场,累计排放废石数亿吨,堆存于各排土场,本次共圈定5处废石堆场,其中1号堆场(也称280排土场)是区内最大的堆体,位于枫树下采场以南,堆体海拔标高+155~+335m,地表形态呈冲积扇状,堆体呈NW-SE走向,堆体中间厚65~85m,两翼逐渐减薄直至尖灭,堆体产状整体南西倾,并在南西侧形成30~50°的边坡角,边坡线长约2 700 m,占地面积约2km2,经估算废石量10 800万m3;2号堆场(也称172排土场)位于北一采场西北角,是区内第二大堆体,地表形态呈不规则椭圆状,堆体标高+100~+450m,堆体自南东至北西顺山势堆存,整体产状北西倾,边坡角30~50°,坡脚线长约1.3km,堆体厚度一般在北西段较为稳定,厚30~65m,南东段受原山体地形起伏较大的影响,厚度变化也较大,厚2.5~40m不等,占地面积约1.7km2,经估算废石量5 236万m3;3号堆场位于南矿采场的西侧,主要由三个不连续的小堆体组成,规模不大,经估算废石量约305万m3;4号堆场位于正美山采场东侧,规模较小,经估算废石量约273万m3;5号堆场为保秀区段地下开采废石资源临时堆存地,规模小,经估算废石量约85万m3。废石的岩石类型种类较多,岩性复杂,堆体主要由二透岩、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变质砂岩、石英岩、千枚岩、片岩、花岗岩、板岩和其他岩类(糜棱岩、角砾岩、辉绿岩等)构成,堆体中岩类最多的是二透岩、白云质灰岩和变质砂岩。在5个堆场分别采集了15件具有代表性的岩石样品进行了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成分限值检测(GB 30736-2014),其中1号堆场5件(ST03、ST2-7、ST2-8、ST2-9、ST2-11),2号堆场5件(ST09、ST10、ST2-1、ST2-2、ST2-4),3号堆场1件(ST2-5),4号堆场2件(ST2-13、ST2-15),5号堆场2件(ST05、ST2-14),样品分析测试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材质、块体大小(个别块度较大岩石可破碎后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均符合围海工程中堤坝或围堰的设计要求,样品无异味、异臭,块体相对密度较大(均值2.84 g/cm3,最大值3.08g/cm3,最小值2.64g/cm3),均大于海水相对密度(一般1.025g/cm3),大肠菌群湿重比个数均未检出,γ辐射剂量率(均<10nGy/h)低于海南省均数180nGy/h、全国均数80nGy/h和世界均数57nGy/h,表明岩石的γ辐射剂量率在海南省正常室外天然辐射本底水平内[6]。本次所采集的15件样品共有7件样品(ST2-1、ST2-2、ST2-4、ST2-7、ST2-8、ST2-9、ST2-11)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的第一类围海工程填充物质要求,4件样品(ST09、ST2-5、ST2-13、ST2-15)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的第二类围海工程填充物质要求,4件样品(ST03、ST05、ST10、ST2-14)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的第三类围海工程填充物质要求,本着“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所有样品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第三类围海工程填充物质要求。本次工作在废石堆场共采取了8组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了物理机械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各堆体废石的饱和抗压强度、抗剪切强度以及抗腐蚀性能良好,能够达到填海用石料和建筑用石料的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