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36~2015年圈养出生组和野外来源组大熊猫种群结构Tab.1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giant pandas of captive borne/wild gro

《表1 1936~2015年圈养出生组和野外来源组大熊猫种群结构Tab.1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giant pandas of captive borne/wild gro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来源的大熊猫种群生活史特征及种群动态比较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大熊猫谱系簿(2015),将1936~2015年圈养的990只大熊猫被划分为C组(n=676)和W组(n=314)。分别统计2组大熊猫的性别、出生时间、死亡时间、年龄等详细信息,计算2组内雄性和雌性个体的年龄配置(即各年龄阶段雄性和雌性个体数分别占总个体数的百分比)及性比(♂∶♀)[14,18]。经统计,C组和W组的最高存活年龄分别为32岁和37岁,据此本研究从0岁(刚出生或流产个体)到32岁和37岁,分别将C组和W组划分33个和38个年龄阶段来评估其基本生物学信息;由于某些个体(尤其是0岁阶段的)性别不易区分,故缺失该信息,本文将之标示为“不祥”;其中,57例个体或因从野外捕获、救助缺失出生日期,或因死亡日期丢失,无法计算年龄,以“未知”标示;此外,C组未知年龄组雌性个体数量为0,W组0和12岁雌性个体数量为0,无法进行性比计算,所以使用“—”标示;C组20、25、27~32岁雄性个体数量为0,W组1、6、32、33及35岁雄性个体数量为0,性比为“0”(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