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城墙开发保护中的景观、记忆与认同 (9)》

《表1 城墙开发保护中的景观、记忆与认同 (9)》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古城墙开发利用中的文化空间重构与意义生产——以南京、寿县、福泉古城墙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围绕着“古城墙实体保护”———“古城墙综合开发”———“古城墙文化发展”展开的研究具有一种连续性的特点,从思路上回答了古城墙开发和保护工作的完整性,既包括了对城墙实体及其空间布局的保护,也包括对其衍生出的文化象征体系的关注,同时也考虑两者之间的互动。在空间社会学相关知识的关照下,按照上述思路发展下去便会形成一种具有记忆储存、开发实践和知识生产传播等功能的公共空间。福柯、列斐伏尔、布迪厄等前辈的研究都将空间视为一种兼具物质表象和文化表征的综合性复合体(8),而从南京、寿县、福泉三地的开发保护实践来看,这种公共空间的形成肇始于对其物质性和空间性的保护,而后依托相应的文化记忆挖掘其中的价值要素,最后依靠一种认同的作用得以实施。认同方式的差异影响着开发路径的选择,对城墙实体的功能保护及对其文化记忆的内容确认与重组也产生着较大影响(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