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耕地破碎度与区域贫困的耦合协调等级评定标准及涉及村数》

《表3 耕地破碎度与区域贫困的耦合协调等级评定标准及涉及村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西南喀斯特地区耕地破碎与贫困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参考现有研究[32],依据耕地破碎度排名f(x)与贫困发生率排名g(y)的关系,对耕地破碎与贫困的空间耦合进行分类(表3).具体而言,耕地破碎与贫困的空间耦合关系中,耕地破碎度排名f(x)高于贫困发生率排名g(y)5位以上,表示耕地破碎程度更深,属于耕地破碎滞后型,反之为贫困滞后型,若两者排名相差不超过5位,表示耕地破碎子系统与贫困子系统相互协同,属于耕地破碎与贫困同步型.如图8所示,耕地破碎滞后型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的阿岗镇、马街镇和富乐镇,中部地区的九龙街道、腊山街道、罗雄街道、板桥镇和大水井乡,共73个行政村;贫困滞后型共69个行政村,主要分布在罗平县西部、南部、东南部和东部地区,分布呈“U”字状;耕地破碎与贫困同步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属于低度同步型,即耕地破碎与贫困均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有木星村和团结社区2个行政村(社区),另一类属于高度同步型,即耕地破碎与贫困均处于高水平状态,主要包括虎山村、舍邦歹村和招舍村等9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