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北京产业转移和优化调整区域分布》

《表6 北京产业转移和优化调整区域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产业空间再造与有序调整探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首先,通过区位商和产业效率确定待转移产业。以区位商大于1和小于1分类,主要考虑区位商大于1的产业相对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集聚,在区域分工中处于支配地位。区位商小于1的产业还未形成集聚,在区域分工中处于依附地位。根据DEA模型,产业效率等于1,则意味着有效率,小于1则无效。表6按照区位商和产业效率划分为四个部分:A区,本地集聚形成规模并有效率;B区,优化调整区;C区,再判断区;D区,优先转移区。A区为本地集聚形成规模并有效率。区位商大于1同时产业效率等于1的产业为本地集聚并有效率的产业,本部分为专业化程度高且效率高的产业,这些产业对本地区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B区为优化调整区。区位商大于1同时产业效率小于1的产业为产业优化调整区,这部分是专业化程度高但是效率不足的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聚集。由于产业进入成熟发展阶段,产业整体效率不再处于峰值,因此需通过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工艺创新来升级产业链,可以考虑将生产的部分环节转移到下游地区。比如批发业中,目前大红门和动批已经转移到河北和天津。C区为再判断区。区位商小于1同时产业效率等于1为再判断区(判断其未来有没有可能会集聚,是不是未来发展的高精尖产业)。该区为专业化程度低且效率高的产业,可能是成长中的产业,也有可能是传统产业,需要再进一步判断。D区为优先转移区。区位商小于1同时产业效率小于1为优先转移区。本区为专业化程度低且效率低的产业,是北京地区发展中不具备优势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