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间隙感染物理因子治疗的优化选择》

《表5 间隙感染物理因子治疗的优化选择》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管理(七)——综合物理因子治疗经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和/或,联用疗效更显著,如不都具有,可以单选一种应用;(2)MED-Minimal erythema dose,最小红斑量,紫外线剂量单位,即紫外线灯管在一定距离内(常用50 cm),垂直照射下引起最弱红斑反应(阈红斑反应)所需的照射时间

总结我科和颌面外科治疗该疾病的经验,物理因子治疗适合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各个阶段,以下两种情况尤其适合:(1)炎症早期,物理因子治疗可使炎症局限化,促进炎症吸收;该期最常用的物理治疗组合是“超短波联合紫外线”,该治疗方法具有缩短病程、增加抗菌疗效的疗效[1],同时兼顾颌面部不同感染位置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超短波治疗时,可通过治疗电极位置的调整,进行浅表或较深层的间隙进行治疗,并且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任何加重迹象,仍需急诊预防性切开引流(参见“间隙感染的手术治疗”这篇文章)。(2)形成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后,仍可行上述物理因子治疗,以改善循环、促进肉芽生长,促进伤口愈合。以上2种情况的患者如果炎症逐渐控制,感染局部组织变硬,纤维化形成,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时,可在后期使用“旋磁联合超声波”治疗,减少组织粘连、软化硬结,促进功能完全恢复(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