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Tab.2 The infucrntial factors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

《表2 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Tab.2 The infucrntial factors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淋巴结转移率在T_3期胃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附347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是胃癌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与其它消化道疾病相比并无特异性,因此临床大多胃癌患者就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造成其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淋巴结是胃癌发生转移的主要途径,近些年来,有关文献报道以“淋巴结转移率”这一指标在评价胃癌患者的预后生存中有重要作用:与TNM分期相比评价更加客观、准确,此外还能够弥补AJCC/UICC分期导致的N分期偏倚现象,因此明确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Huang等报道[16]肿瘤直径与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肿瘤直径愈大、淋巴结转移数量愈多,淋巴结转移率亦愈高;Bausys等报道[17],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率因癌灶位置而异;Lai等[18]发现病理分化类型是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患者的病理分化类型、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在两组不同淋巴结转移率的患者间均存在明显差异:(1)病理分化较差的患者在淋巴结转移率>28.66%的患者中所占比率高达93.3%,而在淋巴结转移率≤28.66%患者中也达到76.8%,其原因可能为分化程度愈差、肿瘤恶性程度及侵袭性愈强;(2)癌肿多发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28.66%的患者所占比例68%,但在癌肿单发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28.66%的患者所占比例仅为37%,其原因可能为随着肿瘤面积的增大,淋巴结发生转移/侵袭的几率愈高;(3)肿瘤直径与淋巴结转移率呈正比例关系,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肿瘤侵及淋巴系统的危险性相应增加。以上发现在表2中进一步得到证实:肿瘤位于全胃、肿瘤直径>6.1 cm、肿瘤分化较差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高[16-18]。此外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血清CEA浓度不仅在不同淋巴结转移率的患者间存在差异,而且CEA(>5 ng/ml)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率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为随着血清中CEA浓度的增加,血液中癌细胞的数量或者侵袭性相应增加[19-21]。虽然在本研究中我们没有证实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相关,但是通过表2发现血清白蛋白(>40 g/L)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其原因可能为随着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增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相对增强,继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相对降低[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