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洞庭湖区防洪治涝工程数量统计Tab.6 Statistics of projects for flood prevention in the Dongting Lake》

《表6 洞庭湖区防洪治涝工程数量统计Tab.6 Statistics of projects for flood prevention in the Dongting Lake》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水利工程对长江荆南三口水系连通功能变化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上世纪50年代以来,荆南三口地区(属洞庭湖北部地区,工程数量无法分离,故将洞庭湖区代表三口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形成了由防洪、治涝、供水、灌溉、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等水利工程体系(表6、7)。各个时期水利工程的相继建设与运行,不仅改变了三口水系结构特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其水系连通功能。20世纪50年代初,洞庭湖区进行了以整险加固堤防主的水利工程建设,如1952年对防洪大堤培高加固,同时还兴建荆江分洪工程、分洪区内泄洪道和泵站等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荆南三口水系连通的洪涝防御功能;1954—1975年又开展了以电力排灌、兴建与改建沿江涵闸为重点的防洪、灌溉等工程,并进行了适当的合堤并流;进入80年代以后,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水后,洞庭湖区的防洪治涝工程建设规模更大,一方面在荆南三口水情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了以防洪保安为重点的工程建设,并对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使得荆南、长江干堤全面达标;另一方面1998年冬至2006年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共计完成333个巴垸和堤垸的平退任务,高水位时,退田还湖面积为779 km2(李景保等,2016)。本时期兴建的水利工程虽扰乱了水系结构和水系连通的自然功能,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资源调配功能、水能与水运资源利用功能和洪涝防御功能等级。再以三口水系连通综合功能等级而言,相比于1954和1975年,2008、2016年这2个时期的水系连通综合功能等级较差,虽然在1990年后社会功能有所上升(中等),但因区内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加之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口分泄长江水量减少,水系连通自然功能衰退,使其综合功能处于较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