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组凝血因子Ⅷ活性检测结果》

《表1 各组凝血因子Ⅷ活性检测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单采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P值是4 h、6 h、8 h、12 h、24 h与对照组0 h两两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检测结果看(表1),单采新鲜冰冻血浆在4℃储存条件下,放置4 h、6 h、8 h、12 h、24 h制备与0 h制备比较,P值呈递减趋势,差异越来越大,说明FⅧ∶C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活性损失呈递增趋势[2]。4℃4 h、4℃6 h制备与0 h制备比较,P>0.05。说明单采新鲜冰冻血浆在4℃6 h内制备,FⅧ∶C影响不大。放置8 h后制备,与0 h制备比较,P<0.05,12 h制备,活性下降更明显,这与FⅧ∶C在体外半衰期为8—12 h有关。室温储存条件下,FⅧ∶C随时间延长,活性呈递减趋势。室温4 h、室温6 h制备与0 h制备比较,P>0.05。室温放置8h后制备,FⅧ∶C开始明显减低[3],与Dumont等[4]报道采集全血室温下放置24 h,分离得到的新鲜冰冻血浆的生物学效价与8 h内分离得到的新鲜冰冻血浆比较,仅有FⅧ∶C轻度下降不同。室温12 h、室温24 h制备与0 h制备比较,P均<0.05,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