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添加不同水稻秸秆后土壤有机碳和碳氮比 (C/N) 的变化》

《表2 添加不同水稻秸秆后土壤有机碳和碳氮比 (C/N) 的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添加生物炭对滨海盐渍型水稻土供氮能力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数值为5个重复的平均值±标准差,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相同时间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如表2所示,Z、F、S处理的滨海盐渍型水稻土,有机碳含量较CK显著增加(P<0.05),且S处理的水稻土有机碳含量最高。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淹水培养30 d后,F、S、Z、CK处理的土壤的有机碳分别较原土增加了2.98 g/kg、4.60 g/kg、2.83 g/kg和0.07 g/kg,有机碳的增加可能与添加的外源物质本身所含有机碳有关。培养结束时,F、S、Z、CK处理的土壤的有机碳分别较培养30 d后的土壤减少了2.57 g/kg、3.62 g/kg、2.23 g/kg和1.98 g/kg,说明淹水培养减少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由表2可知,S处理的土壤中C/N始终大于其他处理,且各处理土壤的C/N随培养时间的进行,先增大后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