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行距和株距对红粱丰1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表3 行距和株距对红粱丰1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株行距配置对酒用糯高粱红粱丰1号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5%水平差异显著,下同。

(1) 株高。不同行距条件下株高的多重比较(表3)表明,70 cm行距条件下株高最高,与其余行距间株高均有显著性差异;60 cm行距条件下株高最矮,与80 cm行距间株高无显著差异。说明随着行距的增加,株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株距条件下株高的多重比较(表3)表明,25 cm株距条件下的株高最高,与其余株距间株高有显著差异;20 cm株距条件下株高最矮,与30 cm株距株高有显著差异。说明随着株距的增加,株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穗长。不同行距间的穗长存在显著差异(表3),表现为70 cm>80 cm>60 cm;不同株距间的穗长存在显著差异(表3),表现为25 cm>30 cm>20 cm;说明穗长随行距和株距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3)茎粗。不同行距间的茎粗存在显著差异(表3),表现为70 cm>80 cm>60 cm;不同株距间的茎粗存在显著差异(表3),表现为25 cm>30 cm>20 cm,说明茎粗随行距和株距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4)穗粒数。不同行距间的穗粒数存在显著差异(表3),表现为70 cm>80 cm>60 cm;不同株距间的穗粒数存在显著差异(表3),表现为25 cm>30 cm>20 cm,说明穗粒数随行距和株距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5)穗粒质量。不同行距间的穗粒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在70 cm行距条件下达最大值,在60 cm行距条件下达最小值(表3),与60、80 cm行距比较,70 cm行距条件下的穗粒质量分别增加20.06%、5.95%,说明随着行距的增加,穗粒质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株距间的穗粒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在25 cm株距条件下达最大值,在20 cm株距条件下达最小值(表3),与20、30 cm株距比较,25 cm株距条件下的穗粒质量分别增加了34.62%、17.77%,说明随着株距的增加,穗粒质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6)千粒质量。不同行距间的千粒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在70 cm行距条件下达最大值,在60 cm行距条件下达最小值(表3),与60、80 cm行距比较,70 cm行距条件下的千粒质量分别增加了10.61%、4.06%,说明随着行距的增加,千粒质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株距间的千粒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在25 cm株距条件下达最大值,在20 cm株距条件下达最小值(表3),与20、30 cm株距比较,25 cm株距条件下的千粒质量分别增加了11.86%、7.34%,说明随着株距的增加,千粒质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