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革兰氏阳性菌耐药菌株的构成比 (%)》

《表5 革兰氏阳性菌耐药菌株的构成比 (%)》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受伤机制下手外伤感染细菌种类调查和耐药性的对比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为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

共分离细菌58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398株,占68.38%,革兰氏阳性球菌184株,占31.62%(表1)。其中挤压砸伤的手外伤患者占比最高,感染比例为23.4%,其次为绞轧、撕脱伤手外伤的患者,感染比例为21.8%(表2);不同受伤机制下感染细菌种类不同,受伤机制较重的绞轧、撕脱伤和挤压砸伤的手外伤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他轻度外伤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比例相近,各个受伤机制之间感染细菌种类进行统计学比较,χ2=19.007,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3);对院内常见感染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进行庆大霉素和头孢菌素的药物耐药性实验,发现各个受伤机制下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院内感染常见细菌为同一类细菌(表4),铜绿假单胞菌对于阿米卡星、头孢吡肟较敏感,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有一定的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率,其余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详见表5、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