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5个台站的初至震相信息》

《表4 5个台站的初至震相信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17年9月23日朝鲜M_L3.4地震矩张量反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震相初动向上.

通常利用地震台站垂直分向的P波极性符号在震源球上的分布位置判断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合理性.首先利用修正的CRUST 2.0速度模型、震中距和矩心深度计算地震台站的离源角,根据台站方位角和离源角将其投影到震源球上,位于压缩区域的P波初动向上,位于拉张区域的P波初动向下,根据这一原则将台网中可识别初动符号的台站投影到ML3.4地震的震源球上,考察极性与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由于地震震级较小,台站震中距普遍较大,波形信噪比较低,我们最终在5个台站的垂直向记录中读取了可靠的P波极性符号,5个台站的平面位置参见图1,方位角、初至震相和离源角等信息见表4与图5.将图2中(+2s,3km)与(-3s,3.5km)处的矩张量反演结果用沙滩球表示(图6),图6a为本研究反演获得的最终结果,5个台站均位于压缩区,其P波初动方向向上(用“+”号表示),与反演结果一致.图6c中,P波初动向上的5个台站均位于震源球的拉张区域,与震源机制结果相矛盾,由此可见图2中(-3s,3.5km)处的矩张量反演结果是不合理的.另外根据朝鲜半岛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观测资料反演的近地表应变率场结果(Jin and Park,2007),该区域张应变率场方向呈北西向分布(图6b),与图6a震源机制的主张应力T轴方向(方位角341°)较一致.综合分析认为图2中(+2s,3km)处的震源机制较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