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清朝东北人口的增长情况(采自赵英兰2004:50)》

《表1 清朝东北人口的增长情况(采自赵英兰2004:50)》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再谈东北方言与北京方言的关系——基于移民史和入派三声的考量》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北人口急剧增长,移民数量达到高潮。此前,清朝对东北的封禁造成了东北人口的稀少,这在某种程度上为俄国和日本对中国东北的蚕食提供了条件(曹树基1997:卷6,495)。晚清时期,边疆危机日甚,清政府被迫放松封禁,于1860年开始允许移民进入北部边界定居,1887年进而扩展至全部地区,实施“移民实边”政策(Gottschang、Lary 2000:46—48)。此外,自然灾害也对清政府放宽移民禁令起了催化作用。例如,1876—1879年的丁戊奇荒(主要波及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北部省份,由三年严重干旱所引起)期间,清政府便有意适时放松封禁条件,允许难民进入东北谋生,仅1876年就吸收了将近百万移民(何汉威1980:15—43;Gottschang、Lary 2000:47)。汉人移民东北的涓涓细流此时已逐渐演变为一股巨流,此后,伴随着该地区的政策性整合,最终于20世纪早期形成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移民大潮。比如,1787年今吉林地区的总人口约为15万;1850年,则倍增至32.7万;1907年,更是暴涨10倍,超过420万,而其中的满族人口则仅占10%;1953年,人口超过1150万。而今辽宁地区的人口,1787年为81.1万,1850年增长至250万,1953年则达到1850万(Ho 1959:283;Lee 1970:78)。清朝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指数参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