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河流DO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指标相关性分析1)(n=18)》

《表3 河流DO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指标相关性分析1)(n=18)》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三峡库区城镇化背景下河流DOM的吸收及荧光光谱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表示在P<0.05水平上显著相关,**表示在P<0.01水平上极显著相关

E2/E4、E4/E6和E3/E4变化格局如表2和图4.E3/E4均值为南河>普里河>桃花溪,且都大于3.5,表明DOM均以富里酸为主.E2/E4均值大小为南河>桃花溪>普里河,与S275~295均值大小顺序相同,普里河DOM外源性最强且分子量最大,南河内源DOM相对贡献最大、分子量最小.DOM苯环C骨架的聚合程度(E4/E6)差异不显著(P>0.05).各河流E2/E4、E4/E6和E3/E4沿水流方向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图4),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表3).河流E2/E4、CDOM和S275~295两两显著正相关(P<0.05).河流内源生成的有机质,苯环C骨架的聚合度较低,富里酸比例高.陆源输入的DOM具有高芳香性碳含量,与来自植物和土壤的有机质含有单宁酸类或腐殖质类物质有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