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全国部分地区大气氮湿沉降量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atmospheric nitrogen wet deposition among some regions over

《表3 全国部分地区大气氮湿沉降量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atmospheric nitrogen wet deposition among some regions over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洞庭湖大气氮湿沉降的时空变异》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方便比较,将国内部分学者对大气氮湿沉降的监测结果汇总于表3.总体来看,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系统、不同时段的大气氮湿沉降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而言,大气氮素湿沉降量在东部及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在南方多雨地区明显高于北方及西北内陆少雨地区,上海市区年均湿沉降总量达78.7 kg·hm-2(周婕成等,2009),远高于内陆其他地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生态系统湿沉降明显高于其他生态系统,上海市区年均湿沉降总量达78.7 kg·hm-2(周婕成等,2009),南京市区年均湿沉降总量达66 kg·hm-2(邓君俊等,2009).降水量相似的南方地区相比,本研究中洞庭湖区的大气氮沉降(JJZ受施工影响除外),即使包含有机氮沉降在内,仍然远低于东部受人为活动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同一地区或相邻地区不同生态系统间的沉降量也有较大差异,陕西省榆林、洛川、西安、安康4个监测点分别为风沙草原生态区、农牧生态区、农业生态区和森林,其沉降量为2.9~24.8kg·hm-2,差异明显(梁婷等,2014).就湖泊湿地而言,本研究中洞庭湖区的大气氮沉降基本与近年来太湖地区的湿沉降相当(余辉等,2011;刘涛等,2012),但远高于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少的大河口水库地区(卢俊平等,2015).另外,同一地区年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也有较大差异,太湖自2002—2011年,湿沉降量由28.1 kg·hm-2增加到56.2 kg·hm-2,增加趋势明显,大气氮沉降已成为入湖氮素的重要来源(宋玉芝等,2005;余辉等,2011;刘涛等,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