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百万户移民”第一期实现状况》

《表2“百万户移民”第一期实现状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民国报刊所见日本移民中国东北问题初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资料来源于《满洲开拓年鉴》,“满洲国”通信社1944年版,第129页。转引自石艳春:《日本“满洲移民”社会生活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35页。

随着日本侵略扩张野心的膨胀,再加上前五次“武装移民”所积累的经验及东北“治安”环境有所改善,日本政府决定扩大“满洲移民”的规模。1936年,日本发生法西斯军部密谋的“二二六事件”,大藏大臣高桥是清在事件中丧生,由于他一直是移民活动的反对者,故在其遇刺后,移民狂热分子疾呼这“对于‘满洲移民’事业来说却排除了一大障碍”[11]。以此为契机,1936年8月25日,广田弘毅内阁正式通过了“二十年百万户移民计划”,计划以每5年为一期,共分4期实施,其中,第一期移民10万户,第二期移民20万户,第三期移民30万户,第四期移民40万户,20年共计移民100万户[12]。这一计划被列为广田内阁的“七大国策”之一。有人评价其为“日本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民族大移动”[10]34。“百万户移民计划”按“集团移民”“集合移民”“分散移民”“青少年义勇队移民”及“满洲勤劳奉仕队移民”[13]进行分类移民。根据1936年4月关东军召开的“第二次移民会议”的要求,在人员选定上,应“从思想坚定、身体健康的人员中选拔”;关于“移民用地”,主要是从军事上和土地需求量上考虑,移民主要确定在靠近中苏边境及有着大片耕地的“北满”地区,并拟定移民用地1 000万町步。同时,移民又被分为“甲种移民”和“乙种移民”,其中前者享受政府补助较为优厚,并被安排在重要地区,而后者主要考虑移民移居的方便。最后,关于移民地的建设和“移民入殖”,移民被分成“先遣队”和“本队”。“先遣队”一般由40—60人组成,在本队入殖前一年初由本移民团长率领入殖中国东北进行训练和建设。移民团的全体队员在“先遣队”入殖后的第二年移入现地,“其家属招致大体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度完成”。(1)本队到达后共同经营约一年,随后分为30户左右之部落,进行部落共同经营。部落经营三四年后,每人分得10町步土地,逐步允许个人经营。日本“百万户移民计划”大抵按照上述方案进行。但日本的移民计划并没有顺利完成,第一期移民计划于1941年结束,原计划移民10万户,实际只有42 635户(见表2)。为了弥补第一期移民计划的不足,日本政府于1941秋重新修订了第二期移民计划,计划移民22万户。但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国内大多青壮年应征入伍,军需产业劳动力需求量急剧上升,这严重影响了移民数量。截至1945年,第二期实际移民数只有18 946户[10]36。至此,日本殖民主义分子处心积虑的移民野心伴随着日本的战败而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