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药物剂量分配表:吴光炯教授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所致慢性咳嗽经验》

《表1 药物剂量分配表:吴光炯教授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所致慢性咳嗽经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吴光炯教授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所致慢性咳嗽经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备注:此剂量仅供参考,每味药物的具体剂量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稍作调整。

本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书中记载本方用于治疗胃虚有热之呃逆。方由橘皮、竹茹、党参、大枣、生姜、甘草组成,具有补虚清热,理气降逆之功[14]。方中橘皮又名陈皮,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肺经,能健脾理气、燥湿化痰;《本草纲目》:“橘皮,苦能泄燥,辛能散,温能和。同补药则补,同降药则降。”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所含挥发油具有刺激性祛痰作用[15]。竹茹,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胃经,能清热化痰、醒脾开胃止呕;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有止咳、祛痰及止呕的功效[15,16]。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能补脾肺气;《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虚,用以调补,甚为平安。”《本草纲目拾遗》:“治肺虚,能益肺气。”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15]。生姜,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能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药性论》:“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逆不下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胃黏膜,具有镇吐、祛痰及止咳功效。方中[3]橘皮行气和胃以止呕、竹茹清热止呕,共为君药;生姜和胃止呃、党参扶正补虚,合橘皮行中有补,为臣药;大枣、甘草益气补中治脾胃虚,为佐使药;结合本病病位在肺、脾胃,诸药合用,补脾胃虚,降胃逆,共奏补肺气、健脾胃,和胃降逆、止咳化痰之功。根据年龄不同,主要药物剂量分配如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