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样本构成 (N=20, 年龄≥48)》

《表1 样本构成 (N=20, 年龄≥48)》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现代文明对地方性审美经验的冲击——以甘肃陇西方言中“父亲”称谓语的变化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我们把这一阶段的年龄设定在50岁左右及以上,那么也就是大约出生在1966年以前的人身上,通过观察法和“滚雪球”等方法得来的数据是一致的,50岁左右及以上且世代生存在陇西的当地人都称呼自己的父亲为“达达”或者“爱达”,他们没有受到普通话“爸爸”的影响,甚至很多老人(尤其是农村的)认为称父亲为爸爸是一种忘本或者是一种不安分的做法。陇西人对父亲称谓一直存在着“达达”和“爱达”两种称呼。结合我本人的生活经历和观察,“达达”和“爱达”的称呼代表了一些其它的意思,存在着一些很明显的差异。“爱达”这一称呼语,女性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男性,表明性别差异在陇西父亲这一称谓中还是很明显的,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易于表达自己内心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在调查中发现,离县城较近或者在县城的土著居民使用“爱达”的频率要高于其他乡村地区,这表明县城的文化素养对周围呈现出辐射状态,离县城较近的人也更多地使用相对较能表达对父亲爱称的“爱达”这一称呼语。我们可以从表1中清楚地看出这些差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