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表型贡献率>20%的水稻耐低温萌发QTLs》

《表2 表型贡献率>20%的水稻耐低温萌发QTL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水稻种子低温萌发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水稻种子的低温萌发性是一种数量性状,遗传率高,且存在品种差异,可以构建群体,进行低温发芽力的QTL分析[68]。双单倍体系(DH)、重组自交系(RIL)、回交重组自交系(BIL)和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等是QTL定位时常用到的作图群体[49]。目前发现水稻的每条染色体上都有与水稻低温萌发相关的QTL。藤胜等[69]最早以窄叶青8号和京系17为亲本发展的DH群体为材料,在第4和第9号染色体上各定位到1个低温萌发相关的QTL,贡献率达到11.1%和12.6%。侯名语[49]以Kimnaze和Dv85为亲本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共检测到5个低温发芽力QTLs,分别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上,贡献率在8.8%~27.1%之间(表2)。Miura等[70]以Nipponbare和Kasalath为亲本构建的BIL群体为材料,以发芽力为指标,定位了5个低温萌发相关QTLs,贡献率在10.1%~14.9%。雷建国[71]以Sasanishili和Habataki为亲本构建的CSSL群体为材料,5℃下进行萌发期耐冷QTL定位研究,在第4、10和11号染色体上分别定位到一个QTL,能够解释15.4%~32.5%的表型变异(表2)。纪素兰等[72]以Kinmaze和DV85为亲本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进行低温发芽研究,共检测到11个低温萌发相关的QTLs,其中q LTG-7和q LTG-11可稳定表达(表2)。Jiang等[73]以Kinmaze和DV85发展的F2:3群体为材料,在低温下进行发芽试验,在第2、6、7、11、12号染色体上检测到5个QTLs,其低温发芽力的贡献率在8.8%~27.1%(表2)。Satoh等[74]以Akitakomachi和Maratteli发展的RIL群体为材料,定位了4个与低温发芽率相关的QTLs,分布在第1、3、11号染色体上,其贡献率为5.8%~22.1%(表2)。Fujino等[75-76]利用Italica Livorno和Hayamasari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检测到3个低温发芽力QTLs分布于第3、4号染色体上,贡献率为5.5%~35%(表2),其中q LTG-3-1是控制水稻低温发芽势的主效基因,并将其定位于3号染色体上一段长4.8 kb的区域内,功能验证表明q LTG-3-1编码一个由184个氨基酸组成的未知蛋白,能够调节细胞液泡化,提高种子低温条件下的发芽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