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海绵设施不同种植区域应用的植物种类》

《表3 海绵设施不同种植区域应用的植物种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广东地区公园绿地海绵设施植物应用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应用区域中,(1)代表长期积水区,(2)代表短期积水区,(3)代表斜坡区,(4)代表缓冲区。

海绵设施蓄水层根据积水深度及时间,可分为积水区、斜坡区、缓冲区,每个区域对植物的要求不同。积水区是雨水汇集、下渗、过滤的主要区域,对植物的耐涝、抗污染及净化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应用于长期积水区和短期积水区的植物各18种和27种(表3)。长期积水区通常在调蓄水塘和雨水湿地中出现,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水金英(Hydrocleys nymphoides)、睡莲(Nymphaea tetragona)等水生草本植物较为常用;短期积水区一般出现在雨水花园和旱溪中,常见的植物有美人蕉、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芦竹等。斜坡区在雨水充足的季节会有一定时间的积水,可以选用稍耐湿,并且抗雨水冲刷的植物,目前应用的有54种;旱溪与雨水花园的斜坡区植物物种最为丰富,目前应用较少但可推广的植物有香彩雀、龙船花、百日菊、草海桐(Scaevolataccada)等(表3)。缓冲区无滞留雨水的功能,对植物的耐涝能力要求不高,多选择耐旱且能与周围景观协调的植物种类;记录到缓冲区应用的植物有61种(表3)。此外,一些规模较大的海绵设施,如调蓄水塘、雨水湿地等,在其缓冲区种植一些乔木,如鸡蛋花(Plumeria rubra‘Acutifolia’)、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等,不仅可有效地吸收雨水,还能提高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