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矿体特征一览表:赣南云石山白云岩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

《表1 矿体特征一览表:赣南云石山白云岩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赣南云石山白云岩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矿体的划分依据主要是以矿体的分布或自然分区及层位等因素来进行的。C2h1是白云岩矿的赋存层位。由于受F7断裂(或脉岩)的后期破坏,造成矿体重复,而切分成南北两个矿段。故北矿段之白云岩称之为V1矿体,两者以C2h2(非矿段)分界;南矿段中白云岩为V2矿体,两者以C2h2(非矿段)及部分脉岩分界。故矿区内白云岩矿体有2个(即V1、V2矿体)。由于矿体严格受层位控制,因而矿体形态较为简单而规则,呈层状,局部呈似层状。矿体产状与赋矿层位地层产状一致,总体产状215°∠30°,在走向上及倾斜方向上变化较小,属缓倾斜矿体,各矿体规模见表2。其中V1矿体的矿体走向延长2500m,工程控制长400m;倾斜延深最大220m,最小10m,一般52~145m;厚度最大173.31m,最小111.02m,平均128.02m,矿体的延深除受勘探深度的限制外,还要受地形地貌及矿体产状的相互影响。本次详查只探明侵蚀基准面即200m标高以上的资源量,因而矿体的延深以200m标高为限。矿体在地形地貌上主要表现为向北东倾斜的缓坡(局部见陡崖)坡向与矿层倾向相反。综合以上因素,矿体的延伸有如下变化规律:自北东至南西(即从矿层底界至顶界),延深一般逐渐变大,但局部因火成岩或构造的破坏而使矿体的延深变小。矿体厚度较稳定,变化较小,厚度变化系数为84%。影响厚度大小的后天因素主要有两点:其一为脉岩,它在充填过程中可能溶融了部分矿体,其二为后期充填的方解石,它使局部地段达不到工业要求,而成为不可采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