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冻苏秦》【红衲袄】、【香柳娘】曲与李评本、继志斋本、怡云阁本、崇祯本相应曲调比较表》

《表5《冻苏秦》【红衲袄】、【香柳娘】曲与李评本、继志斋本、怡云阁本、崇祯本相应曲调比较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南戏《金印记》的流传和变异》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这支曲文十分典雅华丽,且与剧中人物(仲子)的身份不符。而《正始》册八也引录这支曲文,但题作“明散套《酒满金样》”。可见,这支曲文当是袭用文人的散曲。袭用文人散曲充作剧曲,这是明代中叶文人剧作家改编南戏时常用的手法,即往往在遇到游春、赏月、祝寿等剧情时,便袭取当时流行文人所作的内容相同的散曲,添上一些宾白,连贯而成剧曲。这些散曲多是文人学士的应景之作,其文词典雅优美,且在当时就已经为人们所传诵。因此,文人在改编一些早期南戏作品时,常常因嫌原作语言粗俗本色,而将这些文人的典雅之作“偷入”剧作中。如《群音类选》“清腔”类卷五选收【夜行船序】《春游》一套,注云:“近偷入《梁山伯》及《玩江楼记》,亦入弦索。”[6]2278又“诸腔”类卷三选收《断机记·秦府赏春》一出,也注云:“内【啄木儿】一套,系清曲偷入。”[6]1624显然,富春堂本也正是采用这种袭用散曲的改编方法来增强原作文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