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洱海底栖动物寡毛类和摇蚊类的变化》

《表1 洱海底栖动物寡毛类和摇蚊类的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云南洱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直到2009年,张敏等[10]对洱海进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寡毛类和摇蚊类的密度较高,霍甫水丝蚓与摇蚊分别占洱海底栖动物总密度的39.5%和43.5%,表明湖泊有机污染进一步加重。王丑明等[11]2009年5月和12月对洱海湖滨带开展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0个分类单元,群落结构以寡毛类为主,平均密度达488个/m2;软体动物在生物量方面占优势,平均生物量为67.26g/m2。付蔷等[12]2011年在洱海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定量定性采样调查,洱海流域共有底栖动物31种,河蚬、螺蛳、绘环棱螺是现阶段洱海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段昌兵等[13]在2012年采集到底栖动物1108头,隶属于14个分类单元,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分离底栖摇蚊和似羽摇蚊,洱海全湖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549.4个/m2,平均生物量为8.68g/m2(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