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阴阳跷脉经脉循行考》

《表1 阴阳跷脉经脉循行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阴阳跷脉调节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理论初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医书鼻祖《内经》中即出现了对跷脉的记载,但只叙述了阴跷脉的循行及跷脉的部分证候特征,直到《难经》才首次总结八脉,将阴阳跷脉归于奇经八脉并描述其循行,西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卷三总结了《内经》与《难经》,并补充了跷脉的腧穴———“申脉、照海”,此二穴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涉及失眠、躯体运动不利,眼睑闭合不全等疾病[13]。对阴阳跷脉的循行最详细的记载见于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全面描述其循行的同时也指出了跷脉上的腧穴以及跷脉与其他经脉的交汇关系(详情见表1),跷脉早于八脉之前被提出,是早期经络系统中一分支,奇经不具有独立的经穴,奇经之上的经穴代表此经与十二正经有交汇关系。与阴跷脉交汇的经脉有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阳跷脉则与手足三阳经、任脉相交。从历代医家对跷脉理论的逐步补充过程不难发现,对于跷脉的定位多从身体阴阳两侧出发,认为其与目联系密切,阴阳跷脉相交于目内眦,脉气不仅濡养眼目,还起到沟通阴阳的作用,因此可通过司目之开合来显示人的睡眠觉醒精神状态。而对于阴阳跷脉功能的发挥,历代医家认为申脉、照海穴最具代表性,认为此二穴是阴阳跷脉脉气所发之处,且临床也较多应用申脉、照海穴配合常规取穴治疗失眠,效果甚佳[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