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治理酸性镉污染稻田石灰(Ca O)建议施用量》

《表1 治理酸性镉污染稻田石灰(Ca O)建议施用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稻田综合配套耕作技术(2) 改良酸性土壤》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来源:农业农村部《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推荐技术名录(2019年版)》

土壤酸化不仅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而且会使土壤镉活性提高,水稻对镉的吸收和稻米中镉的累积增加。改良酸性土壤是当前恢复与提高酸性稻田综合产能、降低土壤镉活性最普遍、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但必须与增施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相结合,防止土壤有机质加速矿化分解,引起土壤板结。一是石灰调节。施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频率为每年1次,可选择在当年第1季水稻移栽前,或中稻、晚稻收获后的冬闲田,秋冬作物种植前施用,施用量见表1。当施用石灰后的稻田土壤在作物收获时,p H值达到6.5以上,应停止施用石灰;当土壤p H值降至5.5时再恢复施用。二是原位钝化与定向调控。在酸性轻中度镉污染稻田施用土壤调理剂、土壤钝化剂等,可降低土壤有效态镉活性,减少稻米镉的积累。应推广使用经农业农村部登记许可的土壤调理剂、土壤钝化剂,并事先开展适应性试验示范,再逐步推广。使用土壤钝化剂时要选择正确的钝化剂种类,精准把握施用时期和剂量,并跟踪监测钝化效果,防止过度钝化和二次污染,同时避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对环境质量等带来不良影响。(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