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中介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表4 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中介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工业智能化、劳动力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标准误在括号内展示;*、**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

表4模型(7)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对高等技能劳动力需求的估计参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系数为0.004 8,说明工业智能化会增加对高等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这与孙早和侯玉林(2019)[1]的结论一致。从模型(8)可以看出,工业智能化和高等技能劳动力在1%的置信水平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工业智能化可通过增加高等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间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具体而言,工业智能化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全要素生产率会直接增加0.012 0个单位,同时会促使高等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0.004 8个单位,从而导致全要素生产率间接增长0.006 8(0.004 8×1.413 0),则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之和是0.018 8(0.012 0+0.006 8),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36.17%。模型(9)和模型(10)是以中等技能劳动力为中介变量的估计结果。从模型(9)可以看出,工业智能化对中等技能劳动力需求的估计参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系数为-0.005 0,表明工业智能化会逐步替代中等技能劳动力。模型(10)中工业智能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参数为0.015 1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工业智能化通过对中等技能劳动力的替代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其背后的原因是,现阶段中国处于经济转型调整时期,工业智能化会通过增加高等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和减少中等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逐步实现劳动力就业结构高级化,高技能人力资本的积累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长期有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对于模型(10)而言,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工业智能化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全要素生产率会直接增加0.015 1个单位,同时间接提升0.003 7个单位(0.005 0×0.736 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19.68%。模型(11)表明,我国的工业智能化推进对低等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并没有影响。工业智能化对低等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作用分为“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一方面,随着工业智能化进程的推进,智能化设备将会取代低等技能劳动力,降低对低等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智能化在发展的进程中,会衍生出新兴产业、新型任务,增加低等技能劳动力的岗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工业智能化对低等技能劳动力需求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并不显著。模型(12)显示低等技能劳动力对经济增长质量没有显著影响,根据中介效应可知,需要进行Bootstrap检验,表4的检验结果表明并不显著,说明低等技能劳动力结构的中介效应并不存在。综上所述,工业智能化会造成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单极极化”趋势,这验证了H2,对工业智能化通过劳动力就业结构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分析验证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