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我国常见草蛉的捕食功能反应》

《表1 我国常见草蛉的捕食功能反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草蛉科天敌昆虫及其生防应用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字体加粗的数字表示草蛉雌成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以上数据来源的试验条件不完全统一。表中部分猎物虫态在文献中未指明。The bold number indicates Namaxof female adult.Not all data come from exactly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Stages of some preys are not sh

草蛉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表1)主要集中于日本通草蛉和大草蛉的3龄幼虫,研究结果显示草蛉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捕食量增加速度减缓,呈负加速曲线(张安盛等,2012;李姝等,2019),符合Holling II模型(Holling,1959)。但大草蛉的3龄幼虫对烟粉虱卵、若虫、伪蛹的捕食功能反应同时符合Holling II模型和Holling III模型(S型)(全仁哲和陈道富,2011;孙丽娟等,2013;李姝等,2019)。如表1所示,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大草蛉3龄幼虫和成虫对绣线菊蚜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526.3头和384.6头)均大于叶色草蛉3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量(476.2头和333.3头),即理论上大草蛉对绣线菊蚜的捕食能力强于叶色草蛉,但田间实际捕食效率还受植物种类、环境气候和其它可替代猎物等的限制。徐洪富等(1997)、孙丽娟等(2013)和全仁哲和陈道富(2011)的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试验条件下,同一发育期的大草蛉对于绣线菊蚜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存在较大差异,无法与叶色草蛉的捕食能力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