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BP模型评价指标:儿童侵袭性肺真菌病9例临床分析》

《表2 BP模型评价指标:儿童侵袭性肺真菌病9例临床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儿童侵袭性肺真菌病9例临床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BALF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CL为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为阳性

9例患儿具体临床资料见表2。7例患儿肺CT表现为多发团块状实变、球形结节影,可累及胸膜;病例1为肺念珠菌病,主诉发热2个月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20.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7.9%,C反应蛋白88.3mg/L,G试验阳性,血真菌培养见念珠菌,心脏超声提示法洛四联症,CT提示双肺多发大小不等、实变结节影,且表面欠光滑,治疗2个月后结节影明显消失(见图1 a、b);病例2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基础疾病为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主因咳嗽伴发热2周入院,查T细胞免疫低下,CD4+13.5%,CD8+31.6%,CD4+/CD8+0.4%,G、GM试验均阳性,CT提示双肺野可见散在多发大小不等球形高密度影,可见曲霉菌特征性改变“晕轮征”(见图2 a),肺泡灌洗液高倍镜见芽生孢子(图2 b)及菌丝(图2 c);同胞姐姐1岁时因免疫缺陷病死亡;本例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成为曲霉菌感染的诱因。病例3为肺隐球菌病,以反复高热半个月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41.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2.8%,C反应蛋白197.7 mg/L;涂片镜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真菌培养及痰真菌培养提示新型隐球菌;肺CT表现为弥漫性类似粟粒性肺结核样小结节影,胸膜下结节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见图3 a、b)。病例4为肺毛霉菌病,主因间断发热、咳嗽、咯血21 d入院;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7.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8.8%,C反应蛋白27.7 mg/L,2次血真菌培养毛霉菌阳性,2次血标本G试验阳性;纤维支气管镜下见右主支气管开口处大量黄白色团块样物质堵塞,间或呈灰黑色,表面一层黑色似霉菌毛;组织病理HE染色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及菌丝(见图4 a、b)。2.3治疗及转归5例肺念珠菌病患儿治疗初期分别给予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治疗无效后结合真菌检测结果、肺CT特点及患儿宿主因素等特点,临床诊断为肺念珠菌病,分别给予氟康唑或伏立康唑静脉滴注治疗,3例临床痊愈,其中1例合并法洛四联症患儿给予伏立康唑治疗2个月,复查肺CT团块结节影消失(见图1),后于外院心外科手术治疗;2例死亡,其中1例合并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患儿月龄小,存在原发性免疫缺陷,且肺部感染面积大,感染中毒症状重,死于全身脏器衰竭;1例合并肾病综合征患儿由于长期口服激素治疗,存在继发免疫缺陷,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死于脓毒性休克、肾衰竭。2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儿均给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2个月,复查肺CT球形结节影消失,临床痊愈。1例肺毛霉菌病合并1型糖尿病患儿治疗初期给予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无效,血真菌培养阳性结果回报后结合肺CT特点以及基础疾病史,临床诊断毛霉菌感染,给予两性霉素B、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热退,于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术中出血死亡。1例新型隐球菌肺炎患儿,给予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抗真菌治疗4个月,效果良好,复查肺CT粟粒性结节基本消失,临床痊愈(见图3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