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对肾上腺肿瘤的以下指标行ROC分析结果》

《表2 对肾上腺肿瘤的以下指标行ROC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利用CT表现鉴别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和皮质腺瘤》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本研究收集的56例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患者中,肿瘤位于左侧者24例,位于右侧者32例,在肿瘤侧别上与皮质醇腺瘤组、无功能腺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醛固酮腺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组右侧占比高于左侧而醛固酮腺瘤组以左侧居多。另外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组肿瘤最大径、平扫CT值、动脉期增强CT和延迟期增强CT值显著高于三组肾上腺腺瘤组(表1)。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常为不均匀密度,内部多有出血及坏死液化,增强后肿瘤边缘和实质部分呈明显强化(图1);皮质腺瘤表现多样,由于其含脂肪程度的不同可呈现均匀低密度或含脂肪成分的混杂密度,增强后可有轻至中度强化(图2)。应用ROC曲线对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组和皮质腺瘤组分别以肿瘤直径、平扫CT值、动脉期增强CT值和延迟期增强CT值为单一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四个指标分别≥2.95 cm、≥24.5 Hu、≥89.5 Hu和≥82.5 Hu时对于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有意义。而当平扫CT值≥47.5 Hu、动脉期增强CT值≥117.0 Hu、延迟期增强CT值≥131.0 Hu时特异性达到100%,提示当满足此条件时有极大把握鉴别诊断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以肿瘤最大径、平扫CT值、动脉期增强CT值和延迟期增强CT值为协变量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预测概率进行ROC分析,显示联合以上四个指标对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较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为0.981,阈值为≥0.118,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90.6%(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