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贫弱农户的生计状况、能力问题、影响生计过程的结构性因素及生计障碍》

《表4 贫弱农户的生计状况、能力问题、影响生计过程的结构性因素及生计障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产业发展导向的扶贫与贫弱农户的脱贫门槛:基于农政分析框架的反思》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过程体现出嵌入其中的社会关系及社会结构动力(Burawoy,2009)。在对贫困户(尤其是其中的贫弱农户)参与产业扶贫的“生产—再生产”过程进行建构还原后可以发现,在他们的主观意愿之外,以扶贫政策为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塑造了他们的生计过程。首先,在贫困户进行家户生产前,当地扶贫政策和扶贫资源供给的产业优先倾向预设了只有尽可能加入特定产业发展行列,贫困户才能在整体的扶贫资源分配中争取到自己的一杯羹。由此,这种以资源分配为基础的软性约束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指定产业。其次,当地扶贫资源的实际分配过程对贫困户的产业参与规模和种类均设有一定的要求,使得部分贫弱农户在能力匮乏的情况下仍采取相似的种植和养殖组合家户生计模式。然而,因其往往不具备产业扶贫所要求的较高的发展能力,所以只能形成较低水平的家户产业。此外,由于缺乏过程跟踪与配套支持,面对特定的产业发展态势,贫弱农户尚无足够的能力应对市场风险或自主探寻有利于其发展的市场路径。最后,在产业发展不理想、未能转化为有效收入的情况下,贫弱农户依然需要面对持续的基本消费需求和支出压力。收入和支出方面的双向挤压让他们难以在短时间内迈过门槛、摆脱贫困。总的来说,如表4所示,以扶贫政策为主的外在结构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贫弱农户的生计过程,凸显并加剧了其能力匮乏的内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