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放射性示踪剂的特点、PET灌注成像的获取、MBF量化及阈值》

《表4 放射性示踪剂的特点、PET灌注成像的获取、MBF量化及阈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LSO:氧正硅酸镥晶体;MBF:心肌血流;MFR:心肌血流储备;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灌注成像;NA表示不适用。*:摄取分数为基线MBF[1 ml/(g·min)];△:公认阈值

PET技术通过采用静脉注射不同的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如:82铷、13氮、15氧和18氟),可连续监测血液循环及心肌中的放射活性,通过记录心肌摄取核素动态变化的左心室腔和心肌的时间-放射活性曲线,可准确计算出每克心肌每分钟单位体积的MBF[单位:ml/(min·g)],并计算CFR(表4)。最新数据证实在已知或可疑的CAD患者中以CFR减低为特征的冠状动脉血管功能障碍普遍存在[53-54];CFR减低(<2)还可以预测可诱发的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并筛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猝死)发生高危患者[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