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胰腺上皮内瘤变的形态学特征》

《表2 胰腺上皮内瘤变的形态学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胰腺上皮性肿瘤解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胰腺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取决于组织形态和细胞形态级别中更高的一级

2.胰腺上皮内瘤变:2019版分类将原有的3级胰腺上皮内瘤变重新划分为2级,即低级别胰腺上皮内瘤变(原1级、2级)和高级别胰腺上皮内瘤变(原3级),后者是胰腺导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胰腺上皮内瘤变在手术标本肉眼检查中不易被发现,而主要依赖于显微镜下观察。低级别与高级别胰腺上皮内瘤变的形态结构特征见表2,两者的诊断取决于组织形态和细胞形态级别中更高的一级。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无论是低级别还是高级别胰腺上皮内瘤变均可以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黏蛋白(mucoprotein,MUC)1、MUC4和MUC5AC,不表达MUC2;低级别胰腺上皮内瘤变呈幽门腺化生时可以表达MUC6;高级别胰腺上皮内瘤变还可以异常表达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质定位)和B72.3,同时缺乏TP53基因突变和SMAD-4失活表现,以此可与胰腺导管腺癌相鉴别。临床上,低级别胰腺上皮内瘤变很常见,且临床意义不大;而高级别胰腺上皮内瘤变则提示患者高度可能存在浸润性癌,需要广泛、充分地取材以寻找是否存在浸润性癌成分。病理科医师在出具病理报告时应提醒临床医师注意,特别是在手术切除标本中未发现浸润性癌,但发现高级别胰腺上皮内瘤变时(尤其是位于切缘处),需要提醒外科医师切除更多的胰腺组织,以便进一步寻找是否存在浸润性癌成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