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汉代出土韘形佩:“玦”:汉代韘形佩再探》

《表2 汉代出土韘形佩:“玦”:汉代韘形佩再探》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玦”:汉代韘形佩再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考察韘形佩的形制、纹饰,也可获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恢复更多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西汉初期的韘形佩,脱胎于战国晚期从实用韘向韘形佩的初始转化,仍保留较多实用韘的形貌。体量较小,仅长3厘米,附饰简约,如广州汉墓1137号(1137:21)、广州汉墓1176号(1176:33)、江苏常州出土、江苏徐州韩山墓M1:81、广东广州麻鹰岗墓M8、广西贺县河东高寨M5、广西贺县金钟一号墓(M1:6)所示(图9);但西汉早期,还出土一类韘形佩,陕西阳陵司马道北陪葬墓M698、陕西西安北郊范南村陈请士墓(M170:40),纹饰繁缛,像超越时代,然历史往往有这样的“跳跃”(图10);西汉中期(西汉早期现端倪),韘形佩有一类出土量最大、最普遍的样式,整体呈相对均衡的椭圆状,两侧饰基本对称的卷云纹或一侧卷云纹,另一侧凤、螭虎纹,偶或两侧对称饰虎、猴纹。如江苏徐州后楼山墓(XHM:138)、陕西西安东郊窦氏墓(M3:28)、西安北郊范南村陈请士墓(M170:39)、安徽巢湖放王岗一号墓(MFM1:247)、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D85-2)、湖南长沙咸家湖陡壁山墓、河北满城二号墓(2:4154)、江苏徐州龟山一号墓、河南永城黄土山二号墓(M2:316)、湖南长沙窑圹山5号墓(M5:1:1)、江苏泗阳泗水国王陵区陈墩M1 (M1棺:20)、山东青岛平度界山M1 (M1:19)、江苏徐州拖龙山M3(M3:150)、朝鲜大同江面丙坟韘形佩(图11);西汉中期后段至西汉晚期,出现一类韘形佩,主体呈圭形,中孔较小,两侧饰卷云纹或其中一侧饰凤纹,整体大致为长方。如江苏徐州石桥二号墓(M2:42)、江苏泗阳大青墩墓、河北定县八角廊40号墓、山东五莲张家仲崮墓、河南永城僖山一号墓韘形佩(图12);西汉中期后段至西汉晚期,出现另一类韘形佩,向一侧倾斜,呈弧状,卷云纹、凤鸟纹圆转流畅,将主体包含其中,“鋬突”延伸,使整体呈觽形。如江苏苏州天宝墩二十七号墓、河南永城黄土山二号、河北献县36号墓(M36:99)、山东莱西董家庄M2、扬州邗江“妾莫书”墓、河南永城僖山一号墓、山东五莲张家仲崮墓韘形佩(图13);西汉晚期,韘形佩还出现了另一种环形变体,如北京大葆台一号墓龙凤纹环状韘形佩(图14);西汉早期的陕西西安东郊窦氏墓(M3)曾偶出一件螭虎纹韘形佩,直到西汉晚期螭虎纹韘形佩渐多,江苏扬州邗江“妾莫书”墓出土1件、湖南长沙望城M7出土2件、湖南长沙五里牌7号墓出土1件(图15)。新莽、东汉时期,螭虎纹成为韘形佩的主导纹饰,且韘形佩的中孔渐趋椭圆。如新莽江苏徐州鼓楼区裴窝后山墓、江苏宝应县天平镇戴墩汉墓韘形佩中孔近正圆,新莽广西合浦黄泥岗、东汉早期山东青岛土山屯M6、东汉初湖南零陵东门外一号墓、湖南衡阳苗圃蒋家公山4号墓韘形佩中孔略扁,东汉晚期河南洛阳机车厂、陕西华阴县油巷新村刘崎墓M1、河北定县北陵头43号墓所出韘形佩中孔椭圆(图16);东汉时期,出现一些造型、雕镂更为自由的韘形佩,如安徽怀远县唐集墓出土的一件透雕立体韘形佩,如安徽寿县寿春镇计生服务站墓出土的一件雕镂更加通透、“肉”“好”界限已不明的韘形佩,如河南淮阳北关一号墓出土一件珩形变体韘形佩(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