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缝洞型油藏与砂岩油藏流动模式及开发方式对比》

《表1 缝洞型油藏与砂岩油藏流动模式及开发方式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缝洞型油藏开发流体势数学模型及调控效果影响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有效储集体空间分布随机,以溶洞和大型裂缝为主要储渗空间,渗流和自由流乃至湍流等多种流动模式复合出现,该类油藏流动模式及开发方式与砂岩油藏明显不同[16]。其一,油藏流体流动模式复杂及流体流速不同。相同生产压差下,缝洞型油藏未充填洞穴和岩溶管道内流体流速明显高于以孔隙为主的砂岩油藏,尤其在充填程度较低的洞穴型储层近井区域,流体流速高,在运动方程中惯性力不可忽略。其二,由于缝洞型油藏存在大型未充填洞穴、大型酸压裂缝和裂缝-孔隙型储层等多种储渗介质,流体在不同介质中所遵循的流动模式显著不同。以表征流体惯性力与黏滞力比值的雷诺数作为判别标准,将裂缝-孔隙型储层、大型酸压裂缝和未充填洞穴划分为不同的流动模式(表1)。由于储集体内溶洞洞径和裂缝开度远大于砂岩喉道内径,根据毛细管力方程可知,缝洞型油藏内部毛细管力很小,因此界面系统对多相流体流动的影响低于中低渗透砂岩油藏,尤其是当油田处于天然能量驱动的弹性开发初期,天然水侵尚未发生时,地层内单相流动,此时界面能可以忽略。其三,砂岩油藏有效储层空间分布稳定、相对均质,且储层呈层状分布,该类油藏纵向上以开发层系为基本单元,平面上以面积井网和切割井网等相对规则的井网系统为主。而缝洞型油藏没有传统意义上“油层”的概念,含油储集体在奥陶系内离散分布,储层预测难度大。由于洞穴、溶蚀孔洞及裂缝等储集空间多样,储层非均质性极强。该类油藏以缝洞单元为基本开发对象,以地震反演及缝洞雕刻的串珠状“甜点”作为靶点,以点状非规则布井为主[3]。相对于砂岩油藏,缝洞型油藏开发井网欠完善,井控地质储量低,井间通道及水侵路径识别难度大,尤其是油井见水后产量锐减,调控治理手段有限,一次和二次采收率较低。